为你所爱的人:遗嘱与信托如何减轻负担
- Lyvia Chan
- Jul 1
- 4 min read

当莉莉的父亲阿温德·拉吉先生突发心脏病去世时,她感到仿佛脚下的地面瞬间塌陷。他是一位深深爱着家人的父亲,一直是家中的顶梁柱,并始终关注着家人的未来。在他们最后一次谈话中,他曾坚定地看着她的眼睛说:“别担心,莉莉。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立了遗嘱。”
这句话在父亲葬礼后的日子里给了她极大的安慰。尽管悲伤笼罩着整个家庭,她仍坚信父亲已经为他们留下了清晰的安排和保障。但接下来的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银行账户被冻结。他们的家——母亲仍住在那里——法律上仅登记在父亲一人名下,因此也成为被冻结的遗产的一部分。她还在上大学的弟弟需要学费,母亲在失去丈夫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费用都无法支付,债务催收不断上门。而作为遗嘱执行人的莉莉,却不得不走进法院,去应对她根本不熟悉的遗嘱认证程序,漫长的流程持续了数月,法律费用日渐高昂。她的兄弟姐妹开始质疑她的决定,旧日的家庭矛盾也重新浮出水面。父亲本希望能带来平静的那份遗嘱,反而成了混乱与情绪纷争的导火索。
莉莉很快意识到,尽管遗嘱是必要的,但它也存在一些她未曾预料的局限。那到底有什么能带来不同的结果呢?答案在于理解遗嘱与信托的不同角色,以及它们如何互补,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遗产规划。
遗嘱是人们在规划身后事务时最常想到的法律文件。它是个人意愿的法律陈述,用于指定受益人、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以及财产的分配方式。遗嘱在立遗嘱人去世后才生效,并必须通过一项称为“遗嘱认证”的法律程序。这一程序虽有助于验证遗嘱的合法性并确保资产合法转移,但往往耗时、费用高昂,且最重要的是——公开透明。遗嘱认证的公开性有时会引发家庭纷争造成延迟财产分配。
相较之下,信托则是一种在生前即可设立的活跃法律安排,且在委托人(Settlor)去世后仍可持续有效。信托的主要目的是代表受益人持有和管理资产,信托人(Trustee)需按照立信人的指示进行操作。信托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避开遗嘱认证程序,使得受托人在无须法院介入的前提下,立即按指示管理或分配遗产,安静且保密地完成整个过程。
信托对于希望掌控财富如何分配的人而言,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比如,一位父母可以在信托中设定条件:只有孩子年满25岁或完成学业后才能领取遗产。它也可以保护特殊需求的受益人,或者在债务追讨、诉讼甚至离婚中,为资产提供隔离保护。相比之下,遗嘱往往是一次性分配所有资产,往往缺乏这些保护措施或酌情处理的机制。
但关键在于:遗嘱与信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实际上,二者结合使用,往往能提供最全面的保护。遗嘱可处理信托无法涵盖的事务,例如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安排或对未列入信托中的个人物品的说明。而“归入式遗嘱”(pour-over Will)可以确保那些未被正式转入信托的资产,在立遗嘱人去世后自动转入信托中,从而避免任何资产遗漏在遗产规划之外。
遗嘱与信托的组合,兼具法律的正式性与资产管理的灵活性。遗嘱确保你的基本意愿能被法律认可和执行;而信托则提供一个生前即运作的财富架构,能迅速为家人提供资金支持,并适应家人在你生前与身后不断变化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信托还能纳入医疗指示、失能管理等安排,提供遗嘱所无法实现的全方位生前保护。
许多人不设立信托,是因为他们误以为信托只适用于富人。但事实上,只要你拥有房产、有孩子、或者希望避免家庭纷争,都可以轻松设立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信托。信托的设立费用往往远低于一场冗长遗嘱认证程序所产生的法律开支。随着财富结构愈加复杂——从退休账户、企业所有权,到重组家庭和海外资产——信托不再是一种奢侈,而是一种必要。
就莉莉的情况而言,如果父亲当初在遗嘱之外设立一个简单的信托,本可省去数月的法律争执,维系家庭和睦,也能确保他的财富按照真实意愿传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解遗嘱与信托的区别,不只是法律知识,更是一种责任。它关乎心安,关乎保护亲人,关乎传承的不仅是财富,更是你的价值观、想法与对未来的愿景。
关于乐委国际集团
乐委国际集团 (Rockwills International Group) 现已成立 30 年,于 1995 年开创了专业遗嘱书写的先河,现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资产规划专家。如今, 它是信托、继承、管理和财富分配领域最大的解决方案和支持服务提供商。它已立下超过32万份遗嘱和超过200,000位执行人和受托人被任命, 并持有超过250亿令吉的信托资产。
Comments